三字經
三字經 網誌首頁
›
經由 標籤 共分20頁, 可選頁閱讀 2010/05/10字型放大
人之初、性本善、性相近、習相遠
›
人初生之時,本性都是善良的。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 ,後來因為生活和學習環境的不同,差異越來越大。 (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)
苟不教、性乃遷、教之道、貴以專
›
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,善良的本性就會隨環境的 影響而改變,所謂先入為主,不可不慎!至於教育方法 ,應注重在使孩子專心,有定力。課業的選擇,要以專 精為主,不要希求廣博。(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:兒童 與青少年心智的發展,十三歲以前著重在記憶,之後理 解力逐漸成長,故十三歲以前應注...
昔孟母、擇鄰處、子不學、斷機杼
›
古時候孟子的母親,為了尋找一個對孟子有益的教育環境 ,不辭辛勞搬了三次家。(從墳場附近搬到市場邊,再三 遷至學校旁。)有一次孟子不用功,逃學回家,孟母當著 他的面將織了一半的布匹剪斷,並且告誡他說:「求學的 道理,就像織布一樣,必須將紗線一條一條織上去,經過 持續不斷的努力,積絲...
竇燕山、有義方、教五子、名俱揚
›
五代時,有一位竇禹鈞(又稱竇燕山),遵照聖賢教誨 的義理來教育子女,因此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,都能光 耀家門。
養不教、父之過、教不嚴、師之惰
›
生育子女,若只知道養活他們,而不去教育,那是作父母 的失職。老師教導學生,不只是知識、技藝的傳授,更重 要的是教導學生做人處世的道理,使學生能夠與人相處融 洽,做事有方法,活得健康愉快有意義。因此對於學生的 要求一定要認真嚴格,不能偷懶怠惰,才能教出好學生。 (嚴師出高徒,嚴是認...
子不學、非所宜、幼不學、老何為
›
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,是不對的!年紀小的時候 ,不肯努力、用功學習,等到年紀大了,還能有什麼 作為呢?(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)
›
首頁
查看網路版